“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,用其他人的钱办我们的事”。青岛胶南市以市场化运作方法,采取多种筹资途径,两年筹资3000多万元,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、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变,办学水平达成了质的飞跃。
一是采取开发商垫资分期付款方法。胶南市高级职业学校的教学楼总投资470万元,首期付款200万元,出货用后,余款由开发商先垫付,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5年还清;综合实训楼投资400万元,首付100万元,出货用后,余款分3年还清;第一栋学生公寓楼投资180万元,首付50万元后,余款分3年还清。胶南市电子学校教学楼总投资240万元,首付60万元,余款分3年付清。
二是采取BOT方法,即“建设-经营-移交”方法。该市高职校和电子学校的餐厅总投资分别为150万元和80万元,采取哪个投资、哪个经营、哪个受益的方法,建成后投资者经营权为25年,25年后全部归学校。高职校和电子学校的第二栋学生公寓楼投资均为300万元,采取固定回报的方法筹办,由开发商全额投资,出货用后,学校每年付给开发商25万元,付款期限为30年。
三是采取土地置换方法。胶南职业中专吸纳社会资金在沿街部分地段进行开发,学校在不花一分钱的状况下从中得到3000平米的学生公寓和270万元的回报。
在总结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经验的基础上,胶南市还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用于骨干专业建设。胶南职业中专通过教师筹资50多万元,配置连入因特网的微机室2个,使学校微机数目达到500台。胶南电子学校在综合楼竣工启用的同时,投资方全额出资购买了150台计算机、互联网连接设施、光纤接入设施等设施,建成高端次计算机互联网教室4个。如此,在学校不投一分钱的状况下,计算机教学设施得以充实和更新。